产后会阴护理
产后会有些产妇因为会阴问题来医院就诊,简明扼要的介绍一下,对坐月子期间的产妇有些帮助。
对于一个产妇从解剖关系上讲,会阴部前有尿道,后有肛门,中间有阴道,都会有排泄物从体内排出。胎儿无论经过何种方式分娩后,母亲都会有恶露排出。产褥期间体内存留的水分以褥汗和排尿的形式排出体外。会阴部在两腿中间不通风,因此产后对会阴处的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。
胎儿胎盘娩出后,子宫便开始复旧,一方面缩小子宫的体积,另一方面可以压迫子宫的血管停止出血,这时阴道就开始有恶露排出。
一、产后会阴处的变化
1、阴道
分娩后不久的阴道壁呈青紫色,有些肿胀,没有褶皱。阴道也是在分娩之后就开始恢复,肿胀日益缓解,阴道壁的松紧度也将恢复。在产后1周左右,阴道内恢复到分娩前的宽度,在产后4周左右,再次形成褶皱,基本上恢复到原来的状态。但是,一旦之前有过分娩经历,阴道则无法完全恢复,要比分娩前略微宽一些。
2、外阴部
自然分娩的产妇,在分娩时会阴会发生压迫、撕裂产生水肿、疼痛等症状,产后数日会消失。有些产妇会阴部和产道较窄小,自然分娩可能引起会阴撕裂受伤,医生一般会建议这种产妇做会阴侧切。侧切后的产妇要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和护理,防止伤口感染。外阴部也是自分娩后不久就开始恢复,肿胀也开始缓解,并恢复到原来的松紧度。聚积的色素在产后6~8周内慢慢消退,最后略微有些残留的痕迹。骨盆底部肌肉群的恢复需要较多的时间。一般需要4~6周才能恢复到孕前的状态。
轻度的撕裂往往在产后1周左右得到恢复,而比较深的会阴撕裂或较大的裂痕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痊愈。
3、恶露
在产后5、6天内,子宫蜕膜便会开始坏死、脱落。这些坏死组织和血、上皮细胞及细菌混在一起排出阴道,称为恶露。
产后第一周,恶露的量较多,颜色鲜红,含有大量的血液、小血块和坏死的蜕膜组织,称为红色恶露。血性恶露持续三到四天,子宫出血量逐渐减少,浆液增加,转变为浆液恶露。一周以后至半个月内,恶露中的血液量减少,较多的是坏死的蜕膜、宫颈黏液、阴道分泌物及细菌,使得恶露变为浅红色的浆液,此时的恶露称为浆性恶露。浆液恶露持续十天左右,浆液逐渐减少,白细胞增多,变为恶露变为白色恶露。半个月以后至三周以内,恶露中不再含有血液了,但含大量白细胞、退化蜕膜、表皮细胞和细菌,使恶露变得黏稠,色泽较白,所以称为白色恶露。白色恶露持续三周干净。
4、恶露异常
每个产妇持续排恶露的时间不同,正常产妇约3周左右干净,如果产后2个月以上恶露仍淋漓不净,则属于恶露不净。常见的原因有子宫腔感染、子宫腔内有妊娠物如胎盘、蜕膜等组织遗留、子宫复原不全。
如果分娩一个月后恶露不净,同时伴有臭秽味或腐臭味,或伴有腹痛、发热,则可能是阴道、子宫、输卵管、卵巢有感染;如果排出恶露量日渐增多,颜色逐日变红变深,或出现瘀块,或有子宫出血、阴道创伤,或有感染发生等,以致恶露持续不净时,都要引起足够重视,并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,以确保母体产后的健康。
如果发现血性恶露不见减少,颜色新鲜,应想到是否有胎膜残留、子宫收缩欠佳、剖宫产子宫切口、会阴侧切或阴道裂伤有感染存在。当有感染时产妇会有体温升高,恶露会有腥臭味,剖宫产子宫切口处有压痛;子宫收缩不好时子宫摸起来稍软,子宫较大;当胎膜或胎盘残留时,出血会较多,有时会流出组织物。发现恶露应注意观察,并及时安慰产妇,建议到医院看医生。
如果产后第一天,恶露累计量超过500ml(24小时内),便可诊断为是产后出血,需要在医院进行必要的治疗。
5、小便
产后要及时小便,以免因为尿潴留影响子宫收缩造成产后出血。产后由于体内水分较多,饮食中汤水较多,产妇小便次数会增加。产妇憋尿容易发生尿路感染,应该注意每3-4小时解小便1次,出汗较多,应注意多喝水,尤其夏季更应多喝水。